陕西省政协以创新推进履职能力建设
加强“数字政协”建设,是人民政协在信息时代的必然之举,是赋能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。
近年来,陕西省政协积极拓展协商方式和平台,以数字赋能推动履职提质增效,精心打造了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。2022年9月7日,陕西省级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上线,省政协委员履职进入全新的“云时代”。
一朵“云”让委员履职跃然“掌”上。经过近3年探索实践,“秦商量”已成为省政协委员一张闪亮的履职名片。
“云”上集结 委员沟通“零距离”
打开“陕西政协”App,从导航栏功能区进入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后,议题征集、微建议等13个模块便跃然屏上。
动动手指就可以建言献策,如今,全天候履职成为政协委员工作常态。
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的模块应用,既相对独立,又相互贯通,构建起集学习教育、履职活动、资讯速递、远程互动、服务管理等于一体的掌上履职载体。
“借助‘秦商量’协商议政平台,我们的协商成果被省政协采用,得到省级有关部门的重视,推动了全省加强住宅小区直饮水监督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出台,这让我很欣慰。”8月23日,宝鸡市政协委员庞磊说。
智慧赋能,让委员履职更高效。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实现全省三级政协组织、四级政协委员同一平台联动履职,推动协商模式全面创新、工作流程深度再造、议政格局全面优化,通过数字赋能打破空间和时间局限,让委员履职从纸上到“掌”上,实现思想在线、智慧连线、联系不断线。
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上线运行以来,越来越多的基层政协登录平台开展协商,走好网上群众路线,实现“有事好商量、有事能商量、有事多商量”,使政协工作紧紧围绕中心大局“公转”,切实做到精准嵌入大局、有机融入大局、有效助力大局。
目前,全省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总用户近2.5万人,其中省、市、县三级政协委员2.4万人,开展各类协商活动109次,各级政协委员累计留言超2万条。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初步实现全省各级政协品牌共建、平台共用、成果共享、工作共进的建设目标。
“云”谋良策 履职提质增效
围绕“推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(陕西段)建设”“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”等议题开展线上“政”在协商活动;通过视频会商室,集中开展交流学习活动……通过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,全省各级政协委员实现了协商在“云”端、议政在“网”上。
“随时能建言资政、交流讨论、提交提案、反映社情民意信息;视频连线让委员能在千里之外‘面对面’参会。”谈及使用感受,省政协委员李昌华说,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已经成为委员履职好助手。
“小平台”何以激活“政协之能”?聚焦党政中心大事、改革发展要事、民生改善实事、社会治理难事,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拓宽问政于民、问计于民、问需于民渠道,为委员履职尽责搭建舞台,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、反映意愿提供平台。专门协商机构“专”的特色、“专”的质量、“专”的水平更加凸显。
今年以来,省政协加强省、市、县三级政协联动,借助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进一步开门问策、集思广益,征集到一批关于我省“十五五”规划编制的高质量建言。
此外,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整合了陕西政协书院、委员读书群等功能,带动各级政协委员精读党的创新理论、深读人民政协思想、泛读经典文化著作,推动实现读书学习与委员履职、思想进步与能力提升互融共促。
“云”端赋能 释放“乘数效应”
指尖集民意,商量聚民心。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推动履职方式深刻变革。
“在金融支持方面如何有效推动城乡融合发展?”“如何推动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?”……2024年9月20日,以“委员活动日”为契机,由省政协办公厅举办的“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促进共同富裕迈上新台阶”网络协商议政活动,邀请5名省政协委员、专家学者通过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等进行直播,与广大网友聚焦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共谋良策。这场直播点击量超过10万人次。
把互联网这个“最大变量”转化为更好集众智、聚共识的“最大增量”。
咸阳市政协通过举行“秦商量”线上专题协商会议,积极建言献策,助力全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宝鸡市政协发挥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“直通车”优势,设置社情民意功能模块,将其作为提升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质效的重要抓手。
依托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,大荔县政协全力叫响“协商荔好”品牌,探索域外协商、请你来协商等载体,丰富“有事好商量、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”的制度化实践。
……
如何进一步破解市县政协“两个薄弱”问题,让政协协商更好走进基层?
省政协建好用好管好“秦商量”协商议政平台,把制度化、规范化、程序化等功能建设作为重点,逐步扩大委员、群众参与面和使用范围,提高深度协商互动、意见充分表达、广泛凝聚共识水平。各地结合当地政协工作特点和实际,拓宽平台边界,衍生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协商品牌。
“秦”事儿“秦商量”,放大了新时代政协统战工作的“乘数效应”,画出了最大同心圆。